當今世界已進入風險社會,我國國內風險因素也日益突出,公共安全問題復雜性加劇,維護公共安全面臨的新問題。國務院、公安部對公共安全建設高度關顧,多次強調以信息化技術加強對關乎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“人、地、物、網”等基礎要素管控。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快推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,讓海量的信息數據真正成為實現預防預警、準確防控的源頭活水,努力打造以科技信息化為牽引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。
通過進一步擴大城市防控點,構建立體化防控體系的基礎信息采集,建設形成本地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,逐步開發綜合情報研判/移動警務等創新應用,真正實現人員、車輛管理的“底數清”、“情況明”、“風險覺”、“響應厲”,實現“快速反應”和“準確打擊”。
立體化防控體系充分利用多生物特征識別、智能圖偵等技術,融合移動通訊、互聯網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工具,實現重點人員動態管控、重大事件情報預警、案事件準確打擊等“智慧警務”建設目標,打造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的“天羅地網”。
通過統一匯集公安機關內部、社會單位、公開渠道取得的共享信息資源,進行標準化、規范化加工形成基礎數據資源和專題檔案,實現對影響城市安全要素的有效管控。
1、進城查控:在轄區檢查站、客運站及各場站道口部署自助閘機設備,自動采集和上報入境人員和隨車車輛信息等,實現對重點人員進行查控和軌跡管控,發現在逃人員可進行及時抓捕。
2、環城布控: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、人流密集區、加油站等領域,實現對人“吃、住、行、消、樂”等信息的全面采集和查控。及時掌握重點關注人員動態信息,發現異常及時預警。
3、落腳掌控:對重點人員活動軌跡跟蹤,掌控人員動向,滯留情況等。對落腳地進行研判分析,實現落地偵查。
1、平安指數:通過選取當地違法犯罪數據、治安數據等,采用可視化的方式形成案事件熱力圖,進行區域公共安全趨勢分析,通過情防聯動機制,助力于安全預測和優化防范力量部署。
2、情報預警:設置多種預警規則模型,可實現各類???、臨控預警,重點人員、人群監控,情報分析預警,車輛異常情況積分預警,互聯網陣控預警等。
利用平安城市視頻建設成果,在獲取的圖像、視頻等數據基礎上,基于智能視頻偵查技術,提供視頻巡控、數圖偵查、視頻合成作戰等一站式的智能視頻偵查應用,對危害公共安全和違法罪犯行為實施落地打擊;
拓展情報與指揮聯動業務應用,利用公共安全信息數據、地理信息數據與指揮調度相結合,快速定位安全事件方位,進行可視化展現,迅速搜索臨近的警力和數據采集監控設備,并通過平臺自動計算出行動方案,以文字和圖示展示給指揮調度人員。
通過有效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,建立社會綜合治理互動平臺。形成政府安全管控與群眾溝通反饋的互動,實現對危害公共安全人員、事件信息實時反饋、處理、核查、確認,實現社會公共安全的群防群治。